Cover_鋅皮娃娃兵_11.21  

  最近連續看了三本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著作,不管是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 ,還是《鋅皮娃娃兵:聆聽戰爭中死的聲音》,一本本讀來都叫人難忘。戰爭的可怕不管是從這些親身經歷的人或由他們的家人口述出來,一字一句都是血淚,都是他們這輩子再也不願想起一段過往,卻也是活生生的歷史。

 

  人類真的能把過去的慘痛經歷當成前車之鑑嗎?看來並沒有。一次大戰後緊接著二次大戰登場。原以為經歷了二場可怕的戰爭後,人們會習乖的,但和平相處這件事看來根本是遙遙無期的理想。二戰之後,不過三十年,蘇聯在1979年投入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當時無數年輕人受鼓舞、被欺騙投入戰場,最終落得「鋅皮裹屍」的下場。

 

  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著作有一個特點,他的著作都是藉由當事者口述而轉化成文字,讓人可以馬上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各種情感。不管是受騙的憤怒、上戰場的恐懼、看到人性黑暗面的沮喪或是失去孩子的悲傷,都讓人從書裡完完全的感受到了。

 

如果我把這些事都寫出來,誰會相信我

  作者在記事本寫下這樣一句話。他親自到戰場上去,親眼看見一些事,他後來也在記事本寫下“我不想再沉默下去了”。書籍完成後,白俄羅斯的許多家報社刊出了有關這本書報導,結果作者及報社都被控上法庭,因為許多人向作者發難,指責他扭曲事實並捏造這些故事。

 

  不管是說出來的、寫下來的,一定都是經歷不少痛苦的過程,但原本人們以為的英雄在事實揭露後成為人人喊打的狗熊,這是誰也不願意的。但事實就是事實,是難以毀滅的。

 

我的朋友躺在墳墓,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騙去參加那場卑鄙的戰爭。

  一位列兵司機寫下這句話,他接著說“有時我甚至羡慕他們,他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他們也不會再次上當受騙。”沒有人了解那是一場怎樣的戰爭,他們為什麼會到阿富汗去,他們的敵人是誰,結果回來後許多人陷入心靈的痛苦,因為在戰場上只能主動出擊才能活命,但他們不知道為麼要殺人。

 

  還有許多的母親失去了他們正是青春年華的兒子,一句“你是我的小太陽”,讓多少人熱淚盈眶。一位失去孩子母親對著軍事委員說“你渾身都沾滿了我兒子的鮮血!”,看著看著,一段段的真實故事都叫人悲傷嘆息。

 

  我總是想著,我們何其有幸,能生長在太平的年代,不用看見這些令人悲傷、憤怒、恐懼的事情。我也慶幸自己有機會學習聖經,聖經在以賽亞書2:4提到“上帝必在列國當中判斷善惡,解決各族之間的爭端。他們要把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國與國不再拔劍相攻,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我期待這樣的世界早日臨到。

 

 

 【作品簡介】

 

 那些母親,在墓地裡講述自己孩子的故事,彷彿他們還活著,而不是被鋅皮棺材送回的屍體.......

「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從那場沒有人需要的戰爭活下來,將來會怎樣。請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什麼也不怕,但我不願意被留在這段歷史裡。」

她的文字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亞歷塞維奇童年生活的村莊中沒有任何成年男性,只有女人和孩童,因為男人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從那時起,她就習慣傾聽,傾聽那些婦女述說的故事,傾聽關於死亡的聲音,她將這些故事轉化成文字。因為她相信如果沒有人記錄,很快就會被忘記,而這世界上需要有人為人類的情感歷史留下紀錄,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本書她即時記錄了一場被認為不該發生的戰爭,並在戰爭結束後兩年內立即出版,為的就是不讓世人遺忘。

 

為何人類永遠無法自戰爭脫身?

  二戰之後,不過三十年,蘇聯在1979年投入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當時無數年輕人受鼓舞、被欺騙投入戰場,最終落得「鋅皮裹屍」的下場。母親只能看著裝在鋅皮棺材中的孩子,無法相信她生命中的「小太陽」就此消逝。

  這些年紀不到二十歲的大兵,即便自戰場上生還,也幾乎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習慣用槍桿子解決問題,不順己意,那就把人一槍斃掉。戰場生活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改變他們心性,他們卻只能延續來自戰場的恐懼……

  當戰爭的正義被質疑,沉痛的母親無法相信被稱為「英雄的兒子」竟然是在前線殺人如麻的劊子手。為國家、為革命獻身戰場,為何如今得引來指責,不過是履行人民的義務罷了,不是嗎?但那屠殺村莊的罪惡感,卻不斷滋生。軍人身份讓這些退役大兵遭受鄙視,招來臭名?長達十年的戰爭,誰是應該負責的人?

  

█收錄原書出版後的法律訴訟與各方言論

  原書出版後三年,作者遭到控告,一些人站出來指責她的書歪曲事實。針對這些控訴,當時有人認為是再次興起的共產勢力操縱人心的結果。本書書末收錄這些法庭紀錄和當時報章雜誌中各種不同的立場言論,有指責有支持,集合當時各種的聲音。

  本書中,不僅是看到戰爭中不同的面向,更讓人看見當時人如何面對戰爭責任、怎麼面對記憶傷痛,是逃避或是勇於承認,他們的選擇依據利益、名聲、自我欺騙或是……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Svetlána Alexándrovna Alexiévich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