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8596_10155513003623317_4077254738045829120_n  
  【再會,我所虧欠的一切】以真誠的文字訴說關於“娜希”這個只剩六個月生命的中年婦女的心裡話,這些直接而強烈的情感表達,應該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少有的。娜希
與女兒之間的種種牽絆,有愛、有喜、有悲也有憤怒,是酸甜苦辣交雜滋味。雖然試讀本只提供部份內容,但,和娜希一樣身為母親又身為女兒的我,深深感受到書本文字的力量,我花了不少時間消化作者帶給我的情感衝擊,或者說是另一種自我反省,來自內心最深的那一塊。

 

我們的時間都是借來的。

  娜希因為丈夫(當時是男友)的關係在學生時代就踏入革命這條路。娜希覺得在革命當時或許自己就該死了,而戰爭後的這三十年是多的,彷彿是借來的。現在,該歸還了。

 

我知道這很難...很難接受。但是你和誰談都不會改變。

  『你最多只能活六個月』,好可怕的一句話。身為護理師的娜希聽到來自醫生的宣判,她第一個反應是:我要和你的主管談。面對一個只剩短暫生命的病人,醫生該如何反應呢?最後,她只能對著娜希說出上面這句話。

  這,真的很難。誰能輕易接受自己只剩短暫的生命?誰能輕易宣判無救的訊息?如何減少病人心裡的衝擊,第一時間,我想,難,真的很難。

 

這個可惡的國家沒有人懂,即使他們懂得那麼多。

他們不懂痛苦、失望、掙扎。

  娜希拿出手機,她該通知誰?該說什麼?她想積極的做治療,但醫生卻說得等假期結束才能做安排。
“你說我快死了。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就會死。這是急症”
“癌症不是急症。幾個禮拜沒有差別”
“什麼意思?不是急症是什麼?”
“呃,癌症一般而言是慢性病”
“慢性?如果我就快死了,怎麼會是慢性病?”
....

  我感受到娜希的絕望、疑惑與憤怒。生命是如此不可測,那些痛苦、失望、掙扎有時只能交在別人手裡,自己卻無能無力。

 

如果他們告訴你,你就快死了,你會做什麼?

  “你會做什麼?”或者反問“我會做什麼?”我想到我的一個朋友曾在部落格裡寫一篇文“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五分鐘,你會做什麼?”然後,不到一個星期,就聽到這個朋友癌症的消息,不到二個月,她就離開了...。生命如此難以捉摸,如果早知道,我們就會活的不同嗎?

 

如果你活得很激烈,你的生命是否會耗得更快?

  娜希在生病後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得了絕症,原因可能是...

“我總是笑的太大聲!倘若呼吸的次數有限,笑的太大聲,呼吸就消耗的更快?”

“我該拿時間怎麼辦?生病的時間。孤獨的時間。等死的時間。...
  那就是癌症找上我的原因。
  因為我不知道該拿時間怎麼辦。
  因為我不知道該拿生命怎麼辦。”

“生命就是那麼一回事。感到飢渴。
  現在我試著去想任何值得徹夜不眠的事情。什麼也想不到,一件也沒有。...
  也許這就是癌症找上我的原因。

  我想,生命終有消逝的那一天,在活著的每一天,我們都努力地過,或著有時放鬆一下也可以,然後回頭看看,覺得好像自己還可以,那就足夠。

  

在她眼中,男人與婚姻是必要的禍害。

 或者也許根本沒必要,也許只是難逃的霉運罷了。

   娜希的母親九歲就嫁了出去,十二歲就生下孩子,三十七歲丈夫就過世了。生了七個女兒的女人,在那個錯誤的年代吃了許多苦,不能申訴,只能默默吞下許多許多的眼淚。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間點,看起來女生的情勢好像改變了,但真的改變了嗎?或許女性不像往日那樣受歧視,但女人婚後的擔子與壓力好像還是重的,離開原生家庭踏入另一個家庭不是件小事,所以,我看到作者的這些文字,竟莫名的點起頭來,是禍害...是禍害...

 

 我不想成為某人的妻子,我不想把生命奉獻在照顧別人上,

我不想變成我的母親那樣。

  原生家庭帶給人的影響何其大。所以,我回過頭看看我的原生家庭,又看看自己建立的這個家庭,這些使我變成怎樣的一個人?我思考著。

 

我的孩子是此生唯一重要的事,可能因為我別無所有。

我希望她健康快樂....但我不喜歡為人父母,我從不喜歡。

  娜希和女兒的部份,是很難述說一塊,娜希用矛盾的詞語表達了她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我相信,她們深愛著彼此,只是拙於表達。有時,娜希表達的方式實在讓人很受傷,我想,她應該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只是,言行一向聽從於習慣,難以控制。

 

  從娜希的角度來看,她不是完美的媽媽,更不是完美的女兒娜希原本是全家人的驕傲,卻因為參與革命害死了妹妹,到後來不得不逃亡,以至於連和媽媽說聲再見都沒辦法,我想她心裡一定有一塊地方一直放著對家人的虧欠。孩子原本是她的心頭肉,但她卻對女兒說話尖酸刻薄,有時,我也無法理解娜希的想法,不是愛她嗎?為什麼要這樣讓女兒受傷。幸好,女兒懷孕的消息,讓娜希開始改變,母女的關係也開始有了些微的變化。

 

  這篇心得長了一點,因為很有感觸,所以話多了點。和娜希一樣同為母親又同為女兒的我,也常常覺得自己做的沒那麼好,所以從希娜的話語中,我也思考許多事。面對生命即將終結卻又聽到另一個新生命即將來到,這的確是非常難以處理的艱難時刻,我能體會娜希各種情感的表現,是絕望、是失落、是迷惘卻又充滿希望,是各種矛盾的交雜。但,套句娜希媽媽的話“人生就是這樣,娜希。人生就是這樣。”

 

 

 

【作品簡介】

 

如果你活得很激烈,你的生命是否會耗盡得更快?

娜希只剩下六個月可以活了,至少醫生是這麼說的。五十歲的娜希對失去並不陌生,但當她站在死亡的懸崖邊,同時又得知女兒懷孕時,她感到既憤怒又充滿希望……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度過僅存的歲月?要如何接受自己即將消逝的事實?與自己及這個世界和解,可能嗎?
 
娜希以一種未過濾且非全然傷感的語調,將一個臨死女人最後數個月的故事娓娓道來。她重新認識、釐清並整理母親與女兒之間強大又痛苦的羈絆,並以直接且不容忽視的筆調拋出對生命的叩問:我們能給下一代什麼?我們虧欠那些愛我們、我們愛的人什麼?

 


【作者簡介】



龔娜姿‧哈宣沙達‧邦德Golnaz Hashemzadeh Bonde

1983年出生於伊朗,後隨著父母逃至瑞典。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獲高盛基金會選為五十位全球領導者之一,並創辦非營利組織Inkludera Invest,致力於打擊社會邊緣化現象。另著有《她不是我》(She Is Not Me)。現與丈夫及女兒居住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