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看完【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久久不能平復心情。作者清水潔在書中沒有使用華麗的文字,但那些字句卻一一敲入心中。

 

  二十一歲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紀,詩織卻被無助與恐懼包圍。這個的現實社會讓女大生詩織死了三次,究竟是女大生太傻、還是這個世界太黑暗?

  

  一個平凡的女大生,在遇見恐怖情人後,人生從此掉入黑暗。只是想要一份愛,換來的卻是與日俱增的恐懼,連朋友同學都難逃恐怖情人的手掌心,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分手?告訴父母?報警?詩識全都試過了。分手,讓恐佈情人的手段更加兇殘,行不通。父母,也陷入被報復的行列中,行不通。警察,想省事,責任能推就推,行不通。最後,詩織的生命竟結束在一把尖刀下。

 

   真相在警方的偵辦與媒體的報導中逐漸偏離,彷如掉入更深的黑暗之中。只有一個平凡的週刊記者願意與公權力為敵、願意與大眾媒體走不同的方向,終能揭開黑幕,讓真相公諸於世。

 

  我們難以了解新聞事件背後的真相,如果,不是勇氣十足的記者願意鍥而不舍地追查真相,恐怕人們只能用新聞報導的文字來評斷事件。

   而網路發達的時代,真相就更容易被揭開?又或者,網路更容易偏離方向,讓人們陷入更不確定的真相中。

  

  在整本書中,最讓人痛心的警方的辦事態度。警方一錯再錯,敷衍塞責,甚至提供媒體一些資料造成世人對死者有錯誤的看法,實在令人感到憤怒。

   遇到與生命攸關的問題,平凡百姓能找誰求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警察吧。可是若警方也不願意伸出援手,那麼,又該向誰求助?

 

  不管事實為何,我們謝謝那些願意努力的警察與記者,能讓黑暗少一點,真相多一點。這本書除了是新聞事件的真實記錄,也幫助我們在看到新聞事件時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這些報導,勿輕信報導,勿輕率發言。

 

 

 

【作品簡介】

「如果我被殺了,那就是小松殺的--」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豬野詩織,
遭人於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刺殺身亡。

豬野詩織生前向朋友訴說,自己不斷遭到前男友小松和人的暴力恐嚇與跟蹤騷擾。
不願意和詩織分手的小松,總是將能夠簡單蹂躪殺害詩織的話語掛在嘴邊,
逼迫詩織聽從自己。

不肯坐以待斃的詩織,決心前往埼玉縣警轄下的上尾署報案,
卻被警方以不介入民事糾紛的藉口,給拒於門外。
詩織只能將與小松交往過程中的遭遇完整告訴好友,
並將留給父母的遺書藏在房間角落。

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年輕女性遭到殺害。
詩織的死亡引起媒體矚目,週刊記者清水潔也加入採訪行列,
在一路遭擋碰壁的追訪過程中,他自覺冥冥之中有股力量讓他聽見了詩織的遺言。
透過縝密的調查、漫長的跟監,清水調查出詩織前男友小松的真實身分、
比警方更早鎖定兇手,掌握案發後即下落不明的小松行蹤……
清水起先認為這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社會案件採訪,
沒料到竟會踏上一段平凡人為平凡人討公道的孤寂旅程──


●相信警方能保護人民是我們的錯嗎?
比上百名刑警更早鎖定兇手,暴露日本警方嘲弄被害者的吃案醜態。
●當新聞媒體不再是揭露真相的正義之聲
批判依附國家權力生存的主流媒體,拒絕被害者一再遭受汙名化!
●過著平凡日子的你我都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當親密關係成為撼動社會的恐怖慘案,催生《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

凶案悄然落幕二十年,但我們還能拯救二〇一九年的豬野詩織。

對本應保護人民,竟棄人民於不顧,
甚至試圖壓迫人民噤聲的警察機關提出嚴厲批判;
對本應傳達正確訊息,卻只在乎收視率及銷售量,
不惜扭曲被害者形象的媒體提出尖銳質疑。
事件真相揭露以來,撼動著一個又一個日本讀者,
清水潔孤獨卻執著的追尋,促使日本政府在二〇〇〇年通過《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

而距離桶川案二十年後的台灣,
我們同樣面對著因為缺乏情感教育,頻頻發生跟蹤狂犯罪的現況;
也同樣面對著只在乎數字,不在意事實的媒體。
此時閱讀清水潔這本充滿對被害者的同理心,及對記者生涯的自省之作,
將會是敲醒我們心中之門的一記警鐘。

 

 

 

【作者簡介】

清水潔
1958年生於東京。日本知名調查記者。曾為新潮社《FOCUS》調查記者,現為日本電視台報導局記者、解說員。以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的調查報導獲得日本新聞工作者會議(Japan Congress of Journalists)大獎以及編輯嚴選雜誌報導獎。2014年以《殺人犯還在外面──遭到掩蓋的北關東女童連續殺人案》獲得新潮紀錄大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