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6630_10152717817989958_3085180777249778751_n  

善與惡。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這本書記載了二十九則美國真實刑案故事,

從書中我看到了人性、正義與人權的精采交鋒。

 

對於法律,我懂的不多,

翻開書本前,我想到有句常聽到的話”有錢判生,無錢判死”,

雖然這是以前封閉的年代較常發生的事,

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不管什麼樣的年代,冤案還是有的,

正如書中後語提到的”被判罪的不一定是壞人,而沒有被判罪的,也不一定是好人”

 

書裡面有一個案件是因為媒體的大肆報導,而影響了案情的審判,

案件的被告因媒體的誤導而入獄,雖然十二年後終於翻案成功,

但被告的人生已被大大的影響,在壯年時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這讓我想到了最近的高雄大竂監獄事件,

也是因為媒體的介入,讓案情愈加複雜。

媒體辦案的事件不少,我們總是霧裡看花,很難了解事實的真相,

如果因此而傷害一個無辜的人,那是多麼的不堪。

 

在法庭裡,罪犯、陪審團、檢查官、法官、律師,每個角色對於案件來說都是重要的,

社會不斷的進步,律法也不斷在修正,

原本的陪審團是由法官從地方挑選,是知道案情的人,

後來逐漸演變成必須是不知案情,對案情沒有偏見的局外人,

這樣才公正且客觀的提出評斷事實。

 

檢查官的道德、法官的公正及辯護律師的能力再再都影響了案件的審判,

在書裡可以看到不少人性的光明與黑暗,

一個有能力的辯護律師可以扭轉案情的發展;

一個道德淪喪的檢查官也可以讓被告走向黑暗的人生;

作者用簡潔流暢的文字描述一個個案件,

即使是對法律不懂的我們,也可以重回當時的年代背景看看這些事件的發展。

********************************************************************** 

 

【書籍簡介】 

法律的無情與偉大,在於所有的人都被保護,不分善惡

剖析法律與人性交織的精彩攻防,伸張正義與維護人權間的矛盾糾葛

所有正在培養法律素養的公民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政府會演變,激情會起伏,熱心會消長,但法律保持一條穩定不移的路線;人們有不確切的期望與想像,和他們任性的怒氣,但法律不會向他們低頭。」—約翰‧亞當斯

 

   丈夫自稱為了保護差點被強暴的妻子而自衛刺殺他人,在場唯一的證人是他的妻子,如何確定丈夫的行為真的出於自衛?

   白種男子在夜店因種族歧視打死亞裔男子,卻因對手的菜鳥律師多管閒事,竟得以無罪釋放?

   「白狼」張安樂與竹聯幫成員曾在美國意圖販毒被捕,被判有罪的原因之一,竟是證詞翻譯成英文的語感誤差?

   一對同居情人,女方離奇失蹤,警方在家中只找到她大量的血跡,而購買槍枝、外遇證據皆指向男方殺了女友。然而,找不到屍體的謀殺可以成立嗎?或是誰在「控制」一切?

   如果費心竊取的機密不是真正的機密;如果想謀殺某人而朝床上開槍,床上卻只有枕頭;如果有犯罪動機,目標卻不存在,那麼犯罪是否還算成立?

   台灣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畢業,資深律師陶龍生集結二十多年旅美執業經驗,娓娓敘述二十九則美國真實刑案故事,深入剖析法律與人性交織的精彩攻防,以及伸張正義與維護人權之間的矛盾糾葛。

 

【作者介紹】 

陶龍生

   國立臺灣大學、哈佛法學院畢業,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與哲學博士。有二十多年的執業經驗,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法學教授,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研究員,美國司法部訓練所主任。現為美國華府主流事務所(1400位律師)資深合夥人。亦任美國高科技公司法律主管。

   業務範圍主要在為高科技公司於聯邦法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國商務部(有關反傾銷)的訴訟中提供防禦辯護,協助美國公司在亞洲的業務(主要是美國的上市公司,如「時代華納」、「花旗銀行」、「米高梅電影公司」和大型賭場娛樂公司等),並為美國公司提供法律諮詢。

   曾於美國、英國、德國和臺灣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目前已出版九本中文著作。論著經常出現於法學課本中,美國最高法院亦於格萊葛對喬治亞州(Gregg v. Georgia)一案中援引了他的著述。曾獲「十大傑出美國青年」、「傑出亞裔美國人五十強」、「千禧名人」(Who’s who in Millennium)、最佳文藝著作獎等多項殊榮。近年來陶龍生結合其專業法律素養,撰寫一系列精采法庭推理小說《證據》、《拉斯維加斯的春天》、《轉捩點》、《沉冤》、《合理的懷疑》、《判決》、《雙城之謎》。小說中塑造多位成功的華裔年輕男女,在美國法庭內破解各類法律案件,呈現不平凡案例中貼近人生的平凡現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