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1)  

  作者的上一本書“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以孩子的角度來看關於戰爭這件事,而“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這本書則是用女子的角度來看戰爭這件事,儘管角度不同,卻有相同的淚水,有相同的離別與相聚,不管怎麼閱讀都令人不捨。

  

  我和作者有著同樣的心情,為何這些女子會願意走上戰場?書中提及169個女子的經歷,讓人不忍也不捨,為什麼一定要經歷這些痛苦與折磨?為什麼和平相處這麼的困難?

  

  半年過後,由於超負荷壓力,我們已不再是女人了。

我們的月經停了,生理周期受到破壞。你能明白嗎?

其實我們都很害怕,擔心自己永遠不會是女人了。

  這樣的害怕是男人無法理解的。一個上過戰場的女人,如果回來少了手、少了腳或者有了什麼缺憾,這輩子恐怕都得獨自度過。許多從戰場回來的女人不敢讓人知道自己上過戰場,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多年後,當她們說出心裡話,那會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想而知。

 

雖然只隔了一年,但模樣卻完全不同了,簡直是判若兩人。

  許多上過戰場的女子在那段歲月飽受折磨,眼前有包紮不完的傷患,戰場上有那一具具埋不完的屍體,這些都讓人內心煎熬不已。我為她們不捨,她們的青春歲月在短短時間裡彷彿消失了一般。

 

我曾經那麼喜歡春天,喜歡看櫻花開,喜歡聞丁香花的香氣,

你不會對我這種柔情感到驚訝吧?

我還喜歡寫詩呢。

但現在,我不喜歡春天了,因為戰爭橫在了我們之間——在我和大自然之間。

就是那年櫻花盛開時節,我看到了法西斯踐踏著我的故鄉日托米爾的土地。

  我們難以完全體會戰爭帶給她們的傷害,但我知道這些痛苦是一定在的。書裡提及有的人怕春天、有的人怕紅色的衣服、有的人怕日落...,這些我們看為美好的一切,對她們來說卻是深深的恐懼與傷痛。

 

我現在說起這件事,就像有什麼東西哽在喉嚨一樣。

這些都是怎樣的人啊,多麼好的人!

那位婦女的丈夫在前線犧牲了,丟下三個孩子,

家裡一無所有,只剩下這隻母雞,她還要把牠賣掉,好交錢給我。

她寧願貢獻出一切,只要能換來和平,只要能讓她的孩子活下去。

我一直記得她的臉孔,還有她那幾個孩子。

  戰爭裡有多少的無奈,不用我多說,書裡的這些情況應該也只是千千萬萬中之一,但我還是從書中看到不少人的溫暖。一位家裡也有孩子的婦人收容了帶著二個生病孩子一個婦女,明明自己家裡也不好過,可是那溫情還是顯現出來,令人動容。

 

如果參加過戰爭,就會明白,分開一天是怎麼回事。哪怕只是一天。

  戰爭是殘酷的,骨肉分別,夫妻永離的例子多不勝數,但從女人的角度看戰爭這件事就會發現還有關於愛情這件事。戰火下的愛情是怎麼一回事,是愛的轟轟烈烈?是愛的戰戰兢兢?戰火下的愛情還會甜蜜?你來看看這本書就可以或多或少了解關於戰火下的愛情是怎麼一回事。

 

告訴你,我親愛的,人不可能有愛恨兩顆不同的心,

每個人都只有一顆心,而我永遠都在想,要如何保護我的這顆心。

  在戰場上只有敵我二邊,但不管是哪邊,都是人。愛一個人、恨一個人,都讓人心傷。站在你面前的年青小夥子是敵人,但也可能是別人家珍愛的孩子,如何下得了手。我喜歡聖經提到的在戰事上中立,如果參與戰事,免不了一定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最後,我想分享其中一位女子的回憶,字字句句都讓人不捨,希望戰爭可以消逝,不要再有這樣的事發生。 

戰後好多年我都擺脫不掉血腥味,這個氣味跟隨著我很久很久。我洗襯衫時,會聞到;煮午餐時,也會聞到。別人送給我一件紅色襯衫,當時這種衣料珍貴且不多見,但我不敢穿它,因為它是紅色的,我受不了這種顏色。我也不能到商店的肉食部去,特別是夏天,一看到那些熏肉就不行了。你明白的,它很像人肉,所以每次我都要我先生去買。一到夏天,我就無法待在城裡,總要想方設法出城。因為只要是夏天,我就會覺得似乎戰爭就要爆發了。當夕陽把樹木、房屋和馬路都染紅時,一切都有了某種氣味,對我來說,都是血腥味。不管吃什麼、喝什麼,我都驅除不了這種氣味!甚至攤開白襯衫時,我也覺得有一股血腥味。

  

  

 【作品簡介】

 

 戰爭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充滿時代精神,散發報紙氣味的官方語言,

一種是被強行掩蓋的個人真實,像是女人的聲音,一如戰爭中不該有女人的臉......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由吳佳靜老師(政大斯拉夫語系)審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因為她們是女人,不會是英雄,她們的聲音也不會被聽見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系列作,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2015是二戰終戰70周年,2015年ISIS持續恐攻,2015年難民潮中海灘的小男孩引起全球關注,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危機,普丁的強人政治再次受到注目。這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亞歷塞維奇別具意義。她的文字說出了時代真相,記錄了人民的苦難與勇氣。本書於1985年出版,但2002年才改寫完成,那些遭受譴責的片段終於得以完整呈現,說出時代的真相。

  我們是女兵,也是女人

  二戰期間,蘇聯發動一百萬女性上戰場,過去所有絕對男性的崗位上全都有女人的身影,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通信兵、機槍兵、游擊隊員、司機、空軍飛行員、傘兵、醫生、護士、戰地記者。

  談到戰爭,過去無數作品中充斥的是男性的聲音。但在這裡,不再有英雄,不再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琳瑯滿目的勳章,或光榮與勝利,那些曾與男性並肩作戰卻緘默不語的女性,如今,透過她們的眼睛,戰爭有了不一樣的面孔。戰爭裡充滿的是髒污、跳蚤和流不完的血,但戰爭也是她們的青春、生活,甚至是初戀。

  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戰爭後沒有女人的聲音

  雖然偶爾她們也想念長髮,想念裙子,甚至是一只耳環,但這統統不允許,在戰場上她們被抹去了女性的臉孔。像男人一樣與敵人廝殺。但戰爭後,她們卻被要求閉口不談戰場上的真相。

  當戰爭結束後,她們試圖返回一般生活,卻發現被人以奇特眼光注目,因為她們是女人,不會是英雄,甚至可能是蕩婦。她們口中傳述的戰爭不被認可,她們被教導只能說出男性視角的戰爭面貌。在作者訪談過程中,曾有為女性透露前一晚她的丈夫還在「教導」她如何講述戰場上的故事。這本書的出現,她們的聲音終於可以揭開被遺忘的過去,那些黑暗面重創了蘇聯人的心靈,他們從小熟悉的「我們是勝利者」的定論,在這些殘酷真相面前無立錐之地。

  透過戰爭我們看見人性

  書寫的內容跨越1917年到今日,如同啟示錄般的文學,用多種聲音篇貼出時代全景,精確描寫人性與社會。不只是記錄事件和事實,也是記錄人類情感的歷史。我們因此了解在事件中,人們如何思考、理解、記憶,他們相信與否,他們面對哪些希望與恐懼。亞歷塞維奇說:假如我們不去記錄,在數十年後我們會很快地忘卻,或是拒絕面對。或許我們從來不明白何謂戰爭的真實,那不是英雄主義、家國光榮,或用戰爭換取和平所能掩蓋的,唯有透過如此貼近真實的文字,才能讓我們體悟戰爭的殘酷。今日在世界各地仍舊不時發生戰爭與恐攻,處於和平地帶的我們,唯有直視這些苦難,才能面對與理解,或許才能再次喚醒人性的良知,與了解生處和平地區的我們何等幸運。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相關著作
  《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

 

 

【譯者簡介】

 

 呂寧思

  1955年生於瀋陽,現為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執行總編輯、副台長,南京大學客座教授、西華大學客座教授。為復旦大學歷史系學士、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文學碩士、澳洲雪梨大學亞洲研究博士。曾擔任記者、節目主持人。三十年前翻譯過本書,因緣際會之下,數年後再次根據2013年俄語最新修訂版重新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