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最後一幕  

我怎麼能笑

  是什麼,使一個人連笑都覺得歉疚呢?【愛的最後一幕】記述的是作者的真實故事,這是充滿愛、充滿希望卻也充滿失望與歉疚的一個故事。如此矛盾的情緒同時發生在凱西身上,全都是因為一場車禍,這場車禍讓一個家庭從此踏上一條艱辛的照護路程。這條路的盡頭在哪裡?無人得知。難道只能這樣走下去嗎?凱西用充滿感情的文字帶著我們重回事故現場,跟著她的家人一起走過這些辛苦的過程,我們也會看看凱西如何走出事件的陰影,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對這兩個年輕人而言,都是不幸的一晚

  就在這一晚,十六歲的馬修發生了車禍。開車撞上馬修的也是一個年輕人。
  馬修是田徑和足球的好手,功課上也表現出色,是個有大好未來的年輕人,這場意外徹底改變了馬修的一生,不只是馬修,他的家人也因這場車禍從此踏上艱辛的路程。

 

 

果當時馬修死了,一切都會好的太多太多。

  如果,人生沒有如果!馬修急救後,救回一命,但醫生不能確定他之後會有什麼的進展。凱西和家人都抱著極大的希望,因為他們看過很多正面的例子,這麼年輕力壯的少年,一定可以度過難關,重回這個溫暖的家。但在事件經過多年後,凱西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看法。

 

 

 

要是我們愛他少一點,別那麼努力讓他活下去會不會比較好?

  馬修生長在充滿愛的家庭裡,家人也積極的配合治療,但,治療的結果卻不如想像。凱西想,如果愛少一點,這樣弟弟是不是就不會痛苦這麼久。

 

 

我們被困住了

  凱西的爸爸說出這句話。我想,這是許多長期照料病人的家庭的共同心聲。他們找不到改變方法,看自己所愛的人完全失去知覺,無法表現喜怒哀樂,這真的很痛苦。我想,這樣的辛苦、這樣內心的沉重傷痛,只有面對過的人才能完全理解。

 

 

我列下一張清單,寫下我覺得內疚的理由。

我很內疚希望弟弟死掉。
我很內疚去享受各種事情。
我大笑時很內疚。

我大哭時很內疚。

  凱西因為弟弟的事而陷入難以理解的傷痛漩渦,經過多年後,她正視自己的情況,寫下了一些內疚的理由。我想,走出來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因為是自己愛的家人,所以得用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這些情緒。

 

  之前讀過一本書【人魚沉睡的家】,同樣是談到關於植物人這方面。“腦死到底算不算死?”“延續失去意識的人的生命是愛嗎?”這二個問題都同樣發生在二本書裡。這是沉重也難以回答的問題,相信面對這樣問題的人不少,或許,這也算是醫療發達的後遺症。

 

  六月份有新聞指出,明年會有“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民眾可以預先決定在邁入生命末期、植物人時的醫療處置,不讓家人承擔抉擇的重擔。當一個家庭出現“植物人”這樣的問題時,家庭開始產生重大的改變,這也造成許多家庭的難題,雖有新的法律產生,但,我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是困難的,因為面對的是生命,是你親愛的家人,真的不容易。

  

  如果,你失去過至愛的人,你一定能理解凱西和她家人的心路歷程。如何走出傷痛的漩渦是所有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當你學會正視問題,誠實面對自己,想辦法克服,我想終有跨過傷痛的那一天。

 

 

 

 

【作品簡介】

 

現代人的地獄,
是我們在倫理上、道德上、法律上,
遠遠趕不上延長病患壽命的技術。

這是馬修,他在十六歲那年發生的一場交通意外後就躺在那裡,已經八年了。
不,他並沒有死,卻跟死了沒有兩樣。
醫生說,這是「持續性植物狀態」。
我們早已相信,他已經不是一個活人,
所謂的馬修,只是一具靈魂不在的軀殼。
我常想,他死了對我們、對他不是都好嗎?
但我們那麼愛他,怎麼能希望他死呢?
如果不讓馬修死,如果把他丟在那裡,事情一定簡單得多。
但我們最後還是做了正確的決定。

悲傷是我們為愛付出的代價。
我們必須相信,愛過以後失去,也比從沒愛過,還要好。

「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與其在意外發生之後,讓家人朋友替自己做代理決定,承受心理的負擔和壓力,不如自己先決定好:如果身體出了哪些狀況,你想要接受哪些醫療措施?」——朱為民

「唯有像作者一樣如實地面對內心的失落,才能在多年以後體會到:『牽手及放手都不再只是痛,裡頭還有思念及愛。』」——馮以量

 

 

 

 

【作者簡介】

 

凱西.瑞森布克


出生於康瓦爾郡,在約克郡長大。她現在居住於倫敦,是作家也是記者。這是她的第一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